让小“工作室”释放创新大“能量”

日前,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决定,将在系统内命名20个创新工作室,并给予最高5万元支持,用于创新工作室的建设、运行和领衔人及成员的奖励等。对于这一产业工会的务实之举,笔者不但要点赞,更期望能让小小“工作室”释放出创新大“能量”。

支持创新工作室建设,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提高职工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发现和解决急、难、险、重等技术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团结和动员职工积极投身群众性创新实践,加快形成人人敢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善创新良好局面的好办法。

支持创新工作室建设,于企业,它是实现技术创新“抱团取暖”的好路径,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雄厚技术支撑;于职工,它是思想和技术交流的平台,更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于工会,它是检验服务质量的试金石,是竭诚履行主责主业、服务企业职工的务实举措。

支持创新工作室建设,就是要打造一支创新型团队。首先要选好领衔人,以一名在业务技术方面有专长,且具备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劳动模范为领军人物,组成创新团队。其次,工作室要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必要工作经费、基础设施设备,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技术攻关课题和创新目标。再次,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高师带徒等创新活动,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社会进步、人文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教科文卫体产业是国家治理的“骨骼”和“神经”,它是强基固本的源动力和“压舱石”,在强根本、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科文卫体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发挥优势,在创新工作室创建中,既要成为设计者又要做好服务者,主动转换身份,做好后期的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宣传指导等工作,让创新工作室转起来、活起来、干起来,真正释放出创新大“能量”。



据《陕西工人报》

转载请注明: 陕西省总工会 » 让小“工作室”释放创新大“能量”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