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总工会调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省总工会调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3年5月24日)

郭大为

 

同志们: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主题教育,有一个规定动作就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是一个新课题,而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课题。“老生”之所以能够“常谈”,关键是它一直有用。我们平时抓工作,能抓对头、抓出成效,往往都是调查研究下了扎实功夫、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过硬,就好比医生看病一样,诊病难于医病,很多病不是医不好,而是没诊准,诊准了再对症下药,就容易多了。找不到问题,或者不知道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就开始瞎折腾,那是“白累三军”,这个体会大家都很深。毛泽东同志讲: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我们要把这个认真的劲头传承好、发扬好,干好当下正在干的事。

今天上午,调研组分别到西安市高新区总工会、西安高科集团、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了解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党建带工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职工文化建设等工作,看了以后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基层的工会干部有精神、在状态,工作的心劲很足,心劲是最大的劲,有心劲就能干成事。在富士达公司调研时,看到企业关爱职工身心健康的理念很新,创业创新的氛围浓厚,职工在这里就业有浓浓的幸福感、自豪感,真的是把企业当作了“家”。干工会工作,就是要对职工上心用心,首先就要读懂职工的心,如果读不懂的话,干得越多,产生的“落后产能”越多。

总之,通过实地看、听大家讲,感到西安市工会各项工作谋得准、抓得实、成效好,西安市工会干部对工会事业有热情,对职工群众有感情,得到了职工的认可,更是让职工充满了热切的期待。特别是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一说一,直言不讳,带来了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的心声,提出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都是干货硬料,发现就是发展,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正如管理学上的吉德林法则所讲: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通过调研和大家的发言,我有感而发,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共勉和交流。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要把主题教育的成效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上。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就是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把彻底的理论学彻底,把彻底的理论落实彻底,进一步找准工会服务省委省政府“三个年”活动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特别是聚焦制约工会职能作用发挥的薄弱环节,找准症结,问计基层,改进工作,切实做到以一域工作服务全局、为全局添彩。

陕西发展看西安,西安好、陕西好,陕西好、西安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成为西北首个生产总值破万亿的城市,2022年达到1.15万亿,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居15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国家中心城市第一位,2023年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2834.11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经济规模再次跻身全国二十强城市,可以说是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可期。特别是这次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办,进一步强化了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对外开放作用,充分彰显了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意义非凡。一次盛会成就一座城市,峰会的召开给西安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对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更是前所未有的促进和提升。在峰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对西安寄予的厚望和重托。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以后,已六次亲临陕西考察指导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系统的、一脉相承的,要善于整体把握、一体落实。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掌握运用,把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换为科学思想方法,有效工作方法,紧扣“三个年”活动谋划推进工作,把干对头的事干到头,干出特色、干出品质、干出影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凝聚起磅礴的职工力量,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比如,劳动竞赛不能为赛而赛,不能一赛了之,要和技能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推动更多职工由“工”变“匠”。再比如,总书记在主持中国—中亚峰会的主旨讲话中提到“在中亚国家设立更多鲁班工坊”。鲁班工坊是以鲁班命名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已成为人文国际交流合作的一张“中国名片”,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了27家,其中陕西仅有1家,就是地处渭南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在肯尼亚的鲁班工坊。可以说,这个数量与陕西作为制造业大省、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实力是不匹配的。希望西安市总工会以这次峰会为契机,加强国际之间工会组织、职业教育交流,学习借鉴外省做法,争取早日在更多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建成更多来自陕西的鲁班工坊。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要促进职工体面劳动、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是现代化活动的实际承担者,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面对的最大国情。高质量的人口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因素,离开高质量人口支撑,高质量发展就会落空。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叫做“刘易斯拐点”,指的是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在2010年之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开始持续下降,有很多人就认为,这个“拐点”出现了,对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还能持续有所担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也回应了这个问题,讲到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门研究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从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三个方面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这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战略保障。

工人阶级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工人阶级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所以说,贯彻落实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不断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充分调动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工会组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方面,西安市各级工会要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敢于创新、走在前列,为全省工会创造样板和经验。要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围绕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要聚焦解决职工包括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劳动经济、社会保障、休息休假、托育托管、安全卫生等方面突出问题,为他们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有条件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比如,做好青年人就业服务,加强技术工人疗休养,健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等,都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加力推进。要健全完善劳模工匠培育选树和宣传工作机制,推动各行各业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竞相涌现,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用榜样力量影响人、发展人、提升人。

第三,基层有办法,高手在民间,要把来自基层和职工的“金点子”变成推进工作的“金钥匙”。“高手在民间”看似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头禅,实际却是充满智慧的辩证观和方法论,那是因为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和广阔的基层实践,往往蕴藏着治国理政的鲜活经验。《之江新语》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办法就在群众中》,其中就讲到:“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李强总理也讲:“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事实上,历史上的诸多成功改革,无一不是决策层深刻把握基层意愿、顺应基层呼声,又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才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最终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就是最基层、农民的伟大创造。所以毫不夸张地说,“顶层设计”源于“基层智慧”,“治国之策”本为“治村之计”。

工作思路和办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等着就有人送上门来的,脚上沾满泥,手上才有招,关键还是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问计基层和职工。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正定工作,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乡调研。他走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有一张老照片定格了他当时到基层调研的生动场景:在正定县大街上,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坐在一张桌子前听一位老大娘倾诉,身旁围着不少群众,生动诠释了总书记一以贯之拜人民为师、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我们作出了示范。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从省总工会机关做起,带动全省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健全完善联系基层和职工的长效机制,让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成为每个干部的习惯和自觉,大部分工作时间要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工会干部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就是要为职工的事操尽心、费尽神,职工说好才是真的好。要坚持开门办会、广开言路,尊重基层和职工的首创精神,谋划工作、部署任务、组织活动都要广泛听取基层和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营造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要鼓励支持基层大胆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对西安市总工会来讲,更要积极争取试点、主动试点,多为陕西工会事业发展蹚新路、建新功。

第四,组织就是力量,要不断完善工会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我们经常说,有问题找组织。什么叫组织?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团体,就叫组织。人人离不开组织,人人需要组织,就像一位学者总结的:现代人有两个离不开的归宿,一个是以婚姻、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家庭,一个就是以价值、规则和理性为基础的组织。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家庭是个好东西。”小平同志能够三落三起,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与他始终重视家庭建设,从家庭的温暖中汲取力量也是分不开的。人的一生大多在家庭和组织中度过,拥有幸福的组织与拥有幸福的家庭同等重要。在我看来,组织的本质和魅力,关键就在于它有目标、有规则、讲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体智慧和力量,实现人的归心和归属。过去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的共产党人,当组织被破坏或部队被打散后,一个普遍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找到组织,“找组织”成了共产党人的一句口头禅。党的发展壮大靠组织,“咱们工人有力量”同样靠组织。1922年,毛泽东、刘少奇先后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首先就是建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把工人组织了起来,随后在当年9月,发动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充分显示了工人组织起来的强大力量。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是工会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会组织要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实现进一步发展,首要就是抓组织建设,完善组织体系,最大限度把职工组织起来,这是工会担负政治责任、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加大“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设力度,扩大工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到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哪里需要做职工群众工作、工会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要坚持以“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为牵引,扭住建强组织、搞活工作这个关键,把工作力量、经费使用等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因地制宜创新组织设置、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工会工作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延伸,让基层工会组织真正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基层工会干部特别是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都很辛苦,但能为职工忙、被职工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和幸运,我们都要关心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进步,让干工会工作的同志不吃亏。比如,推动企业在选拔高管的时候把有没有工会工作经历作为考虑因素,这对提升工会价值和工会干部价值的作用是很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疫情的发生,对产业结构、行业发展、职工权益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冲击就是最大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在转变思维中转变工作方式。今天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尖锐和深刻,成绩出在基层,问题也反映在基层,要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要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万,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来加以解决。要认真梳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下能解决的立马解决,当下难以解决的要出台相应政策或者用长效机制来推进解决,总的来讲,不怕问题在,就怕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特别是要用足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需要破题的先从点上突破、再到线上面上。总之,我们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答好工会事业这张卷。


转载请注明: 陕西省总工会 » 在省总工会调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