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铁军筑梦”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牵头工作室领衔人李国强,历时一年撰写的《城市轨道交通测量实践与方法》一书完稿,这不仅见证了李国强对专业的执着与热爱,而且如同一枚火种,点燃了联盟成员心中的创新之火。
成立以来,联盟内的四大工作室、四股创新力量持续发力,共同书写“铁军筑梦”新篇章。
近日,该联盟被省总工会纳入重点支持的创新工作室联盟行列。
联盟成立 集结创新力量
2023年4月,陕西省建设系统迎来了一股创新热潮,“铁军筑梦”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正式成立。这不仅是创新力量的集结,更是智慧火花的碰撞。
“我们要把联盟打造成创新的摇篮,让每一个想法在这里生根发芽!”中铁七局西铁工程公司李国强,在联盟成立启动仪式上坚定地说道。作为牵头工作室李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深知责任重大。
在李国强带领下,中铁七局西铁工程公司侯永东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建七局四公司刘江江创新工作室、中建八局西北公司范斌钢筋翻样创新工作室纷纷加入联盟。
以联盟为依托,四支团队83名成员涵盖了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工程、钢筋翻样等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带着对技术的热爱与执着,会聚于此,携手并进,共谋创新大计。
“联盟的成立,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联盟可以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成员深知,这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起点,他们将在创新道路上携手前行。
制度护航 活动有声有色
在这里,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为联盟的创新之路保驾护航,每一项制度不仅是纸上的条文,更是成员心中共同的准则。
“联盟会议制度,让每次研讨都有碰撞。”李国强说,每年至少一次研讨会议,不仅是总结和展望,更是成员分享创新成果、探讨行业趋势的机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思想碰撞让彼此的创新火花四溅。
“通过参观学习,看到了不足,也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这种对标学习的方式,让我们在比较中找到差距,在学习中促进提升。”……技术研讨会、技能培训、实地考察,交流活动如同一场场知识盛宴,让成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严格规范经费管理制度保障下,联盟各项活动有声有色,成员创新热情被充分激发。“我们不仅要创新,更要学会管理,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经费管理小组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联盟还协助成员工作室与相关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让创新真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发力 创新成果斐然
在李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下,各成员工作室纷纷发力,各展所长,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月15日,记者走进李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李国强指着墙上的荣誉证书说:“2021以来,工作室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9项,发明专利140项,这些都是团队心血的结晶!”
该联盟侯永东创新工作室同样硕果累累,他们主导设计的多项盾构设备创新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施工工法和科研课题也屡获大奖。
在创新浪潮中,刘江江创新工作室先后发表国家级论文10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为项目建设降本增效4000余万元。“我们的目标是将创新成果应用到更多项目中,为企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刘江江说。
“我们不仅注重创新实践,还培养了一批技能过硬的专业钢筋翻样人员,为行业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范斌说,创新工作室通过优化钢筋连接形式等,实现了钢筋创效3000余吨,还编写了多本钢筋管理指南,为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们不仅要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更要推动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联盟年度研讨会议上,各工作室领衔人纷纷表示,创新永无止境,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
据《陕西工人报》
转载请注明: 陕西省总工会 » 群英献智启新程 ——记“铁军筑梦”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