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创新,得先把基础原理搞明白,把基本能力练好,各种方法技巧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创新才有基础。”1月16日,贾广杰指着办公室墙上“技能立本,创新发展”八个大字,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陕西省国防工业系统聚焦关键领域,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全力推动技术创新。2022年9月,承载着7个工作室112名成员智慧结晶的“省国防系统数字化制造创新工作室联盟”宣告成立。自此,该联盟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齐心协力 共启创新航程
联盟筹备初期,贾广杰作为牵头工作室领衔人,积极奔走于各相关单位工会和工作室,深入宣传建联盟意义:“我们可以发挥矩阵作用,打破壁垒,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贾广杰是北方电子研究院的一名技能大师,其工作室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陕西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2022年9月20日,首次联盟活动中,各工作室带头人齐聚一堂。来自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的国家级技能大师王聪会,介绍其工作室在光学精密制造领域的独特技术与丰富经验;二〇二研究所陕西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赵彦邦阐述在武器装备研发制造方面的创新实践。江振卫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赵伟清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施军良工匠劳模创新工作室、科研攻关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也纷纷介绍各自工作室创新成果。
随后,众人围绕联盟工作制度展开商讨,从宗旨确立到工作内容细化,从活动方式创新到经费管理的规范,每一条都字斟句酌。最终,一套完善的制度应运而生。
“从以此后,咱们可就告别‘孤勇者’模式,开启抱团‘打天下’时代啦。”几个工作室领衔人笑着说道。
互鉴互学 攻克技术难关
联盟成立后,技术交流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按照年度计划,两月一次的现场技术交流成为联盟成员汲取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
走进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掩盖不住技术人员的讨论。在这里,联盟成员深入了解发动机制造加工能力与特点。
施军良俯下身子,仔细观察正在加工的设备,凭借多年经验,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优化空间。
随后,在技术讲座环节,各工作室带头人纷纷登台。江振卫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智能化生产线如何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赵伟清就重新设计机床刀具与夹具连接方式提出不同看法……
联盟微信群是联盟成员日常交流的主阵地。西安北方庆华机电有限公司的白云武在加工复杂零件时遇到了难题,他刚在联盟微信群发出消息,贾广杰工作室的张虎强便分享了类似案例解决方案,并提供详细技术指导。
跨单位培训更是联盟的一大亮点。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走进新的工作环境,与当地加工人员在同一岗位并肩作战7-30天。“真没想到,铣加工0.3毫米的零件,精度竟然能达到0.003毫米,甚至更高,回去可以把我们零件加工工艺优化一下了。”成员侯锋和刘林锋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与同行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
规范运作 收获累累硕果
经费管理是联盟运行的关键支撑。陕西兵器工业工会在联盟成立之初提供2万元经费,由贾广杰工作室管理。
“2023年以来,4篇论文发表于专业杂志,13篇论文在学术交流中受关注;6项专利获批,2项技术秘密归档;攻克20项难题、瓶颈,完成29项工艺改进;获陕西省创新成果奖2项、兵器QC成果奖2项、子集团成果奖12项。”说起联盟各成员工作室工作成果,贾广杰如数家珍。
在各级评比竞赛中,联盟成员成绩斐然。2人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成长为省首席技师,1人当选卓越人才,3人被评为三秦工匠,5人被评为省技术能手。截至目前,各工作室及联盟合作节创金额超360余万元。
日前,联盟被省总工会纳入重点支持的创新工作室联盟行列。
“未来,联盟将在联合攻关方面持续发力,联合申请国家级、省部级攻关项目,申报各类科技奖项,提升影响力,并从基础技能培训到高端技术研发指导,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成长体系,培养一批批适应数字化制造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贾广杰说。
据《陕西工人报》
转载请注明: 陕西省总工会 » 陕西省国防系统数字化制造创新工作室联盟全力推动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