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国革命和工运事业的热土。西安总工会、陕北工会联合会、陕西全省总工会、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是早期的地方性工会组织。1942年,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开展的“赵占魁运动”,开创了中国工会劳动竞赛和劳动模范运动的先河。
1950年7月,西北总工会暨陕西省(总)工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全省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进入新时代,陕西工会发扬优良传统,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维权服务、工会自身建设等主责主业上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拓工会工作新局面,组织动员职工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积极建功立业,为推动三秦大地繁荣发展贡献“工力量”。
探索职工思想引领新方法新路径
3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开讲。结合一张张老照片、一幅幅奖状、一台台设备,老前辈田沙讲述的奋斗史、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侯海峰带来的攻关传奇、优秀青年职工孔彪彪展示的数字化新天地等,让50多位新入职职工热血沸腾。
这是今年陕西工会创新“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形式,打造新入职职工思政第一课的场景。
陕西工会一直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探索职工思想引领新方法新路径。启动“五一点亮全城”工程,综合运用媒体、公共交通、户外大型电子屏、城市地标建筑灯光秀等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打造20个全省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秦岭植物园“劳模林”、宝鸡和榆林劳模工匠主题公园、三原县劳模文化主题街区等;启动全省工会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近年来,一批可圈可点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
2024年12月31日,陕西省总工会印发实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陕西专场工作方案,提出构建传承弘扬地域精神、系统行业精神、企业精神三位一体工作体系,通过演讲、云讲述、脱口秀、座谈会、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讲好社会变革故事、企业发展故事、家庭变迁故事、个人成长故事,引发职工共鸣共情共振,在思想上形成与企业共发展、与祖国共命运的共同体意识。目前,大思政课在陕西部分市、系统、企业如火如荼开展,深受职工欢迎。
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历久弥新
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大中小学生进企业”活动,建立“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推进工会驿站建设和作用发挥——这是1月9日陕西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第三十次联席会议确定的3项议题,已经开始落实。
1988年12月,陕西创新性推出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作为从源头上、宏观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创新举措,该项制度后来在全国推广开来。
多年来,陕西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深化、完善。2000年以后,省级联席会议多次就地市、县区建立和完善该制度进行研究并出台文件;202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陕西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若干规定》重新修订,进一步深化了联席会议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1989年《关于解决我省统配煤矿井下职工及国防科技工业三线艰苦地区职工家属落城镇户口问题的意见》,1993年《关于建立陕西省职工住房建设合作联社、缓解职工住房困难问题的建议》,2004年《关于开展尘肺病农民工情况调研和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救助政策的建议》……目前,陕西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已召开30次,共协商议题120个,大量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该制度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打造职工维权全链条闭环
1月1日,陕西省总推动的《陕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施行。这是陕西省总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打造职工维权全链条闭环的一个重要进展。
据介绍,陕西工会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解决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向党委及相关部门反映、与同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协商以及召开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最后上升为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1992年~2010年,陕西主要依据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的政策文件达60多件,其中形成省委、省政府政策文件22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工会参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环节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在推动地方立法、涉工法律规定监督、劳动争议纠纷化解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在推进立法抓好源头维权方面,陕西目前已有5部地方性法规、1部地方政府规章相继出台,主动参与10余部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文件的制定。
在以“一函两书”推进劳动法律监督方面,2020年,陕西省总工会通过与省政府联席会议,推动建立“一函两书”制度,截至2024年,全省共发布“一函两书”641份,通过“一函两书”发现线索并办结的案件达4781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6945.56万元。
在“多元共促”推动劳动争议化解方面,2023年,陕西省总工会联合省高院、省司法厅、省人社厅,构建起“工会主调+人社主裁+法院主判+司法主援”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解纷机制。
据《中工网》
转载请注明: 陕西省总工会 »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巡礼丨陕西工会:为推动三秦大地繁荣发展贡献“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