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总工会:深入基层解难题 “匠心动能”促发展

栏目: 市县工会 阅读: 0

9月10日,在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燕沟社区的延安功臣模范红色文化宣讲基地,红色英模宣讲服务队队长李海安正在安排次日的宣讲工作。同日,在洛川县人民医院行政一楼会议室里,全国先进工作者李红梅正在传授孕产妇与新生儿医护知识……6支服务队同时行动,各展所长,成为延安山峁沟壑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组建服务发展“智囊团”

为更好发挥延安市劳模工匠示范带动作用,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建延安劳模工匠服务团。服务团由市总工会牵头,联合相关部门从全市范围内选拔具有突出贡献、良好声誉和丰富经验的劳模工匠组成。

今年5月22日,延安市总工会举行授旗仪式,6支服务队正式成立。这些队伍各具特色:苹果产业服务队目前由18名专家组成,由路树国担任队长;蔬菜产业服务队25人,由杨永春带队;医疗卫生服务队40人,由全国先进工作者李红梅领衔;还有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由王海荣担任队长,目前以6名三秦工匠为主,吸收10余名延安工匠组成;红色英模宣讲服务队,由李海安带领41名参战功臣和立功模范组成;教育服务队由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张安平担任队长。

“这些劳模工匠都是从全市精心选拔出来的,在各自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良好的声誉和丰富的经验。”延安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森表示,“服务团的成立,就是要让这些优秀人才的智慧和技术直接服务基层、服务发展。”

六支队伍各展所长

苹果产业是延安的支柱产业,关系着千万果农的生计。苹果产业服务队深入果园,从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

“咱最愁苹果生病,以前见叶子发黄就慌,乱打药还不管用。现在服务队专家来了,一看就知道啥毛病,给的药方既便宜又管用。”果农马文昌高兴地说。

蔬菜产业服务队队长杨永春介绍,他们已开展服务386次,服务基层干部和农民2690人次。“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和蔬菜生长周期,及时为菜农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医疗卫生服务队是一支特别的队伍。40名医疗专家定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通过技术共享、经验互通,切实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临床处置能力,共同守护区域内孕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红色英模宣讲服务队今年已宣讲60余场。他们走进机关单位、社区、企业、校园、乡村、军营,开展红色文化和国防教育公益性宣讲。“我们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传统在新时代绽放光芒。”队长李海安说。

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针对全市“7+25”产业链,已开展50余次专项服务活动,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创新能力。

教育服务队则由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组成,他们走进偏远地区学校,开展示范教学、教师培训和教育帮扶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打造服务发展新模式

延安市总工会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服务团日常运作、成员培训、活动开展等。同时,市总工会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资源支持,确保服务团顺利开展工作。

服务团搭建了劳模工匠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平台,使劳模工匠的智慧和技术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劳模价值实现新突破。此外,服务团还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网络传播等方式,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如今,延安劳模工匠服务团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仅解决了基层的实际问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发挥劳模工匠作用的新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延安经济发展实际,在不同领域组建相关劳模工匠服务队,继续丰富服务队类别,完善工作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李森表示,“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以便劳模工匠服务团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从蔬菜大棚里的技术指导到企业车间的攻坚突破,从义诊现场的暖心服务到宣讲台上的精神传承,延安劳模工匠服务团正以“匠心”破解发展难题,用“实干”书写责任担当,为圣地延安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匠心动能”。



据《陕西工人报》

转载请注明: 陕西省总工会 » 延安市总工会:深入基层解难题 “匠心动能”促发展

赞 (0)